徐刚业:不忘初心永铸忠诚 一腔热血倾注扶贫

——第三届“公道美品德行将”获奖者介绍

发布者:白高辉发布时间:2020-07-23浏览次数:158


徐刚业,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北大冶市人,20037月从我校毕业后,毅然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先后在部队任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干事、保卫股长、宣传股长等职,2016年部队转业至四川省泸州市财政局,现任市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盐源县大坡蒙古族乡拉牯村第一书记。该同志凭着坚如磐石的信念、情系人民的热情,在部队2次赴黎巴嫩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多次参加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和跨区机动演习任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姜城广场看望四川芦山抗震救灾部队官兵时,参与制订习近平总书记安全保卫方案。先后获得国际维和“三等功”和联合国维和荣誉勋章、优秀共产党员、“四会”优秀政治指导员、优秀政治工作者等荣誉。

信念坚定 永做听党指挥的忠诚卫士

“不到战乱的国家,你感受不到国家安定繁荣环境的弥足珍贵,感觉不到我们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难能可贵”,这是他给大家回顾维和经历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正是靠着部队烙下的“听党指挥”的军魂印记,他永葆着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对人民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四个意识”变为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和实际行动,永远冲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第一线。

2003年,正在准备考研究生的他听说部队招收大学生干部,毅然决定把最美好的青青献给战场。2008年,离开刚出生3个月的大女儿,远赴黎巴嫩执行8个月的国际维和任务,履行维护和平的神圣使命。2013521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官兵代表。受集团军保卫处指派,作为保卫干事的他提前一周从重庆奔赴雅安,会同救灾部队连夜制定安全保卫方案,逐个点位进行摸查、逐人进行审查,确保了安保工作顺利。20141月,他再次受部队派遣远赴黎巴嫩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在战火纷飞的“中东火药桶”之地砥砺铁血雄师的钢铁意志。20187月,正在厦门大学参加学习的他听说局里要选派扶贫干部,他舍小家顾大家,立即向组织报告,主动申请奔赴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他这种听党指挥、敢打硬仗的军人作风,冲在前、干在前的党性觉悟,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的坚强意志,获得了市财政局党组和全体干部的一致好评。

建功一线 争做脱贫攻坚的战斗精兵

“有思想、有活力、有办法”,这是大坡蒙古族乡党委书记、乡长对他的评价。大坡乡是盐源县唯一的民族乡,幅员广阔,江河塞途,山高坡陡,地无三尺平,属于典型的凉山直过民族聚居的深度贫困地区和严重干旱缺水、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高寒山区,脱贫攻坚任务极其艰巨。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进驻拉牯村以来,他带领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一道,用足迹丈量全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记下每一户的家庭情况,认真研究出“思想脱贫+务工增收+产业带动”的整村脱贫规划。

在他和全村干部的努力下,原来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羊为御寒、养鸡为换盐巴钱的发展观和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生育观,以酒当茶、杀生待客、好要面子的落后习俗,薄养厚葬、高额彩礼、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得到了极大的改善;38名群众在他的鼓动下相继赴广东、西藏、西昌周边市县外出务工,贫困发生率从18.12%降至0.4%;争取22万扶贫项目资金相继完成了村4个生产用水蓄水池建设、村幼儿园提档升级工程;烤酒坊、养蜂场、养鸡场、药材种植等群众家庭小产业相继投入运行,全村群众人均收入相比上年度增加700余元。

一年以来,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村24户贫困户享受易地搬迁政策从“青瓦土房”搬迁到“城市新房”,群众从“家有牛马”跃为“摩托车代步”,告别了“土房、土灶、土菜”的三土生活,全村实现了“无法联通”到“有信电话”,贫困户“一超、两不愁、六有”的目标基本实现,贫困村达到“一低七有”顺利摘帽。

不忘初心,甘做人民群众的忠实公仆

不放弃,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他对全村群众的许诺。入村后,他就将“耐心+服务”作为村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理念,不管群众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反映的情况是否中肯,驻村工作队始终秉承服务的理念,耐心细致宣讲政策、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意见。

驻村不到三个月时间,驻村工作队迅速取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与群众打成了一片。贫困户罗友友无业在家,他就4次入户对其动员。20194月,罗友友主动打电话咨询“计划开展运输业务”,他认真与其分析运输面临的市场、成本、风险后,达成了让其赴西昌务工的建议。贫困户曹平安从网上看到招专职消防员的消息,需交报名费和押金,向他打听公司真实性及可行性,他专门委托上海的同学帮忙进行核实……一年多来,他风雨无阻,行走2000多万公里,先后为4名学生争取雨露计划资金补助45000元,解决了7名适龄儿童入学入园、17名群众反映的低保医疗补助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问题。群众遇到家里水漏了、电停了、电视不会调、民事纠纷等琐事难题,都会第一时间找他们的“脱贫主心骨”。由于他工作出色,2018年底,他被盐源县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