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

发布者:陈俊华发布时间:2023-10-13浏览次数:17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在中南大师生中引发了热烈反响。学校师生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热议习近平文化思想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校党委书记侯振发表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将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各环节各方面。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学校党委要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自觉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管好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要扎实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客观现实,我们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引导师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大力培育文化自信,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引导师生主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持续贡献力量。”

校长、党委副书记杨灿明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时代价值,树立了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我们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担负文化使命的责任感,推进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鼓励专家学者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分领域对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行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的研究与阐释,推出一批高质量、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要深入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平台和品牌活动,持续打造具有研究前沿问题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海外研究基地,多举措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和中外文明对话贡献中南大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陈狮表示:“此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意义重大。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伟大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和人格力量,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带来了重大机遇。要精心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宣传阐释,在深化内化上用心用情,重点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一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师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着力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引领力、感召力、覆盖力和吸引力,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打造高水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确保高校始终是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自觉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全过程,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强化教育引导、思想引领和实践养成,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巍表示:“此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和阐释,聚焦首要政治任务,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充分挖掘学校‘由党创办、建校为党、成长为国、发展为人民’的红色基因内涵,赓续红色血脉、讲好红色故事,聚力打造好‘读懂中国’新时代铸魂育人质量工程系列文化品牌,让红色文化走进第一课堂、融入第二课堂、嵌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师生在立德树人生动实践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全力打造文化自信的‘中南大样本’

法律事务部部长、生态文明研究院教授张忠民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的集中表达,其与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若干核心子思想相辅相成,相生相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意义重大:一来,文化是高阶段产物,须经一段时期实践的总结、一番建构理论的检验,方能成就;这是我们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二来,文化最具融贯性和交互性;这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在政治、经济、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的文化积淀,更体现了最先进文化的最全面引领。三来,文化是迈向文明的准备、文明是文化的进阶;这标志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无比接近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作为生态文明的研习者,习近平文化思想给了我们更多的问题意识:如何阐释该思想与其他若干核心子思想之间的互助与自足,如何挖掘生态文明的传统文化智慧与支撑,如何找寻生态文明的现代文化辩护与观照,等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经济学院教授常明明表示:“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积极引领和实现社会大众的精神解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始终坚持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指导,坚定维护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从思想上坚决筑牢抵御反动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高墙。党带领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人民政治翻身的同时,也为人民的文化翻身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保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通过一系列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造运动,积极引领社会新风尚,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推动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解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积极发挥文化思想的引领性功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文化建设思想,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社会文化发展的引领价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努力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明互鉴,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为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邓杨表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着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七个着力’,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理论成果在体系化、学理化方面日益完善的实际,标志着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使命有了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第一时间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走进思政课堂、走深学生头脑、走入师生灵魂。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建强建优学术研究平台,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汇聚师生员工同心圆,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践行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法学院教授、中南历史研究院院长陈景良表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一以贯之的主体线索。作为法律史教学与研究的一个学者,本人仅从专业的角度,谈谈一点学习的体会。我谈的题目是:《从唐宋法制看中华法治文明的突出特性》——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点浅见:唐宋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上的辉煌一页,也是中国法制史上的延绵高峰,唐宋法制有所谓变革之说,也有其不变之质,可谓是集中呈现了中华法制文明的突出特性及其变与不变。就突出的连续性而言,唐宋法制尤其是法典沿革上承秦汉,下启明清,不惟《唐律疏议》堪称典范,即便是《宋刑统》也独领风骚。其他方面的法制文明连续性也是所在多有,如律典之外的法律思想、礼乐典制与司法理念等。就突出的创新性而言,《唐律疏议》和《宋刑统》在编纂体例上的创新自不待言,即便是治国理政思想、立法释法技术、法律适用方法等,也多有创新之处,尤其是宋代因应商品经济之发展而强化民商事立法和国际贸易立法等,特别是宋代名公因应人心政俗之变而在司法审判中‘一道德同风俗正人心’,堪称中华司法文明的创新典范。就突出的统一性而言,唐朝综合国力强盛,文化雍容博大,是魏晋南北朝之后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和谐盛世,也是各民族法制经验智慧多元一体的法制盛景,唐代法制中有很多体现民族和谐统一的元素。宋代虽然先后与辽金夏分庭抗礼,但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中国’的主体自觉得以彰显,中华法制在各政权交往中逐步走向统一,进而下启元代法制大融合。就突出的包容性而言,唐代法制中的少数民族因素(化外人相犯等),宗教因素(十恶观念等)乃至域外因素所在多有,宋代法制中的这类因素也不乏其例。就突出的和平性而言,中华民族向来主张以理服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从不把自己的文明强加给别人。唐宋法制在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洗冤集录》等远播海外,靠的不是强权压迫,而是法治文明的内在吸引力。综上所述,唐宋法制文明是中华法制文明精神和智慧的高标,也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高度彰显。”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周勇表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这一重要思想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理论成果在体系化、学理化方面日益完善的实际,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拥有全球第一家以权威会计史研究和文献信息整理收藏为定位的中国会计史文博馆和被英美学者公认为东方的第一部会计史著作的《中国会计史稿》的传统优势学院,学院党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学科建设和文化育人相结合,激活优质场馆铸魂育人新动能,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传承优秀会计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会计人的学术砥砺和文化自信,推动我国会计与会计史文化走向世界。”

外国语学院院长蔡圣勤教授表示:“学院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尤其是其中关于‘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对我们的学科建设呼应国家战略需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具体的指导意义。外国语学院一直以来也是学校推进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学院设有‘中外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积极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积极从事‘法学与经济学深度融通’的优秀学术成果外译。面向全校留学生博士硕士开设的《中国文化》英文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建设项目;主持‘中华学术外译’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其中,《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文化话语研究:探索中国的理论、方法与问题》用外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着力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立足于我校著名法学家吴汉东教授的知识产权法系列著作对外传播,就获得国家立项3项;还有《环境法》《中国民法典》的外译,也形成了体系。在学科办等部门的支持下,外院教师翻译的《行政法的变革与发展》《乡村江湖:两湖平原“混混”研究》《中国规范居民收入分配秩序研究》《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已在斯普林格等国际著名出版机构出版,这些用英语、俄语、日语、意大利语等语种的著作,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贡献。学院将勇担文明交流互鉴中外语教育的时代责任,为推动提升国家软实力、树立好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更多力量。”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程韬光表示:“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刚刚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赋予文化建设新的内涵,蕴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观。做为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的一名教师,要自觉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刻把握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要求,在守正创新中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研究。向弘扬继承要动力、向创新发展要活力,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冲击传统业态的技术手段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文化转型发展的“助推器”,努力为文化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为民族复兴贡献文化力量。”

中韩新媒体学院副院长赵博雅副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将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还关涉艺术理论与批评的研究深度。追溯中华民族延传至今的文化史,不难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优秀品质。当代艺术教育需要不断汲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的艺术灵感,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并积累了许多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这些成果也为艺术教育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多元的教育方法和路径。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世界,积极选择反映和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主题作为艺术创作的内容,将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独特个性的新型艺术作品。这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可以提高艺术教育的实效,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艺术创造力。”

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白学娟表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工作,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收藏着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贝币、骨币、布币、金属铸币、纸币及各类金融票证等,生动反映了我国货币演变的历史进程,是弘扬中国优秀货币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运用好学校博物馆的宝贵资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创新展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育人功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文澜学院经济学2021级本科生李明杨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正是在这样的号召下,我将青年志愿服务与本地大运河文化充分结合,积极探索当代青年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及保护和传承大运河优良文化的新方式、新途径,与临清市知更鸟志愿服务中心的伙伴们合作开展了“我家有条大运河”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维护运河环境、组织胡同游、在景区设立志愿服务站等形式,助力青年学子‘知道运河、了解运河、讲述运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继续推动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宣传,让更多的人记住运河、记住乡愁,用自己的青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